今年(西元2020年),全世界受到肺炎影響,除了在公共場所要戴口罩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、出入公共場所配合量體溫等政策,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提醒民眾,可以由選擇三餐的食材,多攝取「全穀雜糧」來增強抵抗力,也是一種抵抗疫情的好方法之一!
國人的主食以稻米烹煮的米飯為主,以澱粉為主要營養素,也是提供身體能源的主要成分之一。因此許多人都忽略,其實「全穀型態」的稻米,也就是俗稱的「糙米」,其實除了碳水化合物的澱粉之外,也充滿多種維生素、礦物質等營養,是補充微量元素的優良來源。
國民健康署推出的《每日飲食指南》,於2018年,將「全穀根莖類」更名為「全穀雜糧類」將全穀獨立分類,強調了全穀物的重要性。常見的全穀雜糧除了糙米外,燕麥、藜麥、蕎麥等,也是營養豐富的全穀雜糧。
以國人常吃的稻米為例,所謂的全穀是包含「麩皮、胚芽、胚乳」三個部份的穀物,也就是「糙米」。而精緻過的穀物,只保留「胚乳」部分,也就是常吃的「白米」。
白米由於褪去了「麩皮」及「胚芽」,然而這兩個部分卻是穀物最營養的地方,將近含有穀物90%的營養成分,因此食用全穀雜糧,才能夠真的吃到穀物的營養成分,而不是單純攝取熱量。
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:「三餐所選擇的主食至少要有 1/3以上來自未精製全穀雜糧類食物」,也就是說,每天至少有一餐的主食要吃全穀物,才能達到營養均衡的目標!
食用全穀雜糧,除了能夠攝取更完整的營養素之外,食用原持食物原本型態的「真食物」,也是對身體健康、地球環境的一種態度。
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:「食用未精製的全穀雜糧類,對維護身體健康,提升抵抗力是很有幫助的。」即使在後疫情時代,民眾也別忘了維持衛生、健康的生活習慣,多多食用全穀物,提升身體健康免疫力,享受真食物,開啟新的健康生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