購物時經常看到「使用非基因改造」,尤其是黃豆、玉米等食品。非基因改造和基因改造,被簡稱為「非基改」和「基改」。
其實對於基改食品,贊成和反對的聲浪都十分大。基因改造無疑是科學的一大步,但也有人認為違反自然的生產方式終究會發生反撲。
基因改造,就是透過生物技術,將生物的遺傳物質-基因,進行轉移、改造,讓生物的表現(營養成分、種植環境、食用口味)更符合人類的需求。而非基因改造食品,就是原生物種的基因,並沒有透過人類強制改變。
常常有人誤解台灣聞名世界的水果也算基改食品,其實非也。
基改和水果育種不同,「食品衛生管理法」中對於基改的定義是:透過基因技術,而不是以自然增殖及或自然重組的方式產生的基因重組生物。
水果比較像是「優生學」的概念,選擇擁有優良基因的水果互相繁衍。
常見的基改食品有:富含胡蘿蔔素的黃金米、不怕病蟲害的抗蟲棉花、抗除草劑的黃豆等等。
全球約81%的黃豆、35%的玉米、30%的油菜和81%的棉花都是基改的產品。
基因改造食品,其實已經是成熟的技術,但大多數的民眾對於基因改造食品都還抱持著不信任的態度。根據全球《科學》雜誌統計,超過60%的民眾不能接受基改食品,主要是擔心基改食品有潛在風險、宗教因素而反對,或是覺得對健康影響有疑慮。
目前科學上並沒有辦法證明基改食品對人體是否能造成實質的影響,因此更需要受到完整法規的規範,對於基因工程和地球環境都應該做專業的評估。
但是非基因改造食品就不會有這麼多爭議,雖然成本可能會比便於種植、營養價值又高的基改食品來的貴,但對於基改食品有所疑慮的人,選擇非基因改造食品就能夠解決這些問題。
廣義上,對有機食品的定義是:不使用農藥、不含任何添加物、不使用殺蟲劑、除草劑,種植土地也無化學物質殘留。完全原始的天然種植環境和方式,才能稱作有機。
有機食品必定是非基因改造食品,但反過來說,非基改食品就不一定是有機食品了。若在種植時使用了肥料、殺蟲劑等,或是土地含有化學殘留,即使是非基因改造,也不能稱作有機食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