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米,是亞洲人的主食之一,更是台灣人不可或缺的糧食,是台灣的主要農作物。
隨著經濟的成長,國人生活水準提高以及環保意識的抬頭,現代人開始追求健康,在各方面也開始興起綠色消費意識,其中又以食最為受到追捧,那身為主食之一的稻米,自然也成了大家追尋的目標之一。
人們自古以來的種植方式,靠天吃飯,其實就是有機農業。但從二戰後,科技進步,農藥和化肥的發明,改變了人們的種植習慣,雖然使用慣行農法種植稻米,可以降低飢荒以及糧食危機的發生,但大量使用農藥,除了會造成環境汙染外,更多的是會影響到耕作者以及食用者的健康。
有機作物在種植時,不使用化學肥料以及農藥,選擇適合當地環境的米種,並將植株間距加寬使通風良好,是有機農業的基本,台灣有機水稻也是如此。雖然產量變少,卻也能以不使用農藥的方式,降低病蟲害的發生,使有機水稻更健康。
近年來有機水稻的技術已日漸成熟,台灣自民國83年開始推廣有機水稻的種植,使得有機水稻種植面積連年增長,結至民國110年10月為止已有3383公頃的面積,並且尚在持續增長中。有機因為成本較高、產量較少,在市場上較沒競爭力,但近年來也因環保意識抬頭,民眾逐漸關注有機農作物,慢慢培養出有機農產的客群,也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,開始願意選購有機產品。
花蓮的有機水稻為目前全國有機米最重要的產地,於民國104年時種植面積僅652公頃,自109年為止,花蓮的有機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533公頃,增加了大約四倍,其中有機水稻的面積占了約一半的1252公頃,代表有機水稻逐漸廣受歡迎。位於花蓮最南端的富里鄉,更是花蓮首屈一指的稻米產地,不只受到台灣民眾歡迎,在其他國家也頗為人知,亦屬有機界的台灣之光。
台灣開始推廣有機水稻種植與栽培,到現在已經進行了數十年。台灣氣候環境本來就適合種植水稻,因此有機水稻的成功,證明不使用農藥、化肥,既維持一定的產量,也可以保護昆蟲生存環境與大自然食物鏈生態,沒有農藥對環境的破壞;沒有化肥對土地的壓力,台灣的自然環境與大地,也慢慢恢復生機,讓我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,不用讓大自然成為犧牲品,是有機農業追求的美好願景。